忧郁,顾名思义,就是不高兴。「忧郁症」听着就是「很不高兴」的病。有人问,「我也常常很不高兴,哪那么容易算是病呢?」
「不高兴」这词恐怕用轻了,更合适的说法应该是「压抑而至绝望」的病。
那么科学上是怎样定义「忧郁症」的呢?要确认为忧郁症,必须符合三个特征。
第一,得是超出生活正常基线的「忧郁」。
情绪像天气,总有起落,但有个波动范围。把时间做横坐标,一个人的情绪做纵坐标,画一条线。如果出现一段十分反常、持续较长的情绪低谷,就得警惕啦。
换言之,和通常的不高兴不同,忧郁症患者的压抑和绝望程度严重、持续很久,而且往往很难自己恢复。
第二,忧郁已影响功能。
也就是说,「不高兴」不只是嘴上说说,症状要确实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学习。中国人由于文化关系,不习惯观察和表述内心感情。忧郁之后更不会倾诉。因此,有些忧郁症病人不知自己情绪异常,是因为食欲、睡眠、精力等衍生问题,被家人扭送医院才被诊断。
第三,确认「忧郁」还得排除一些其他因素。
包括近期受到外界刺激,药物毒品影响等。比如丧失亲人后大部分人经过一两个月都能走出阴影。只有当长时间(半年、一年)无法自己走出才会考虑忧郁症诊断。